随着环境保护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湿地功能也有了更加广泛、深刻地认识。湿地作为"地球之肾",担负着对地球自然水体的净化和处理的功能。由于天然湿地的逐渐减少和消失,因此人工湿地以其独到的优越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展。
通过生态工程营造的人工湿地相较于自然湿地,不仅具有更强的经济、社会功能,而且能够更加有效地蓄集、调配、净化各类来源水,与此同时将生态平衡与景观服务更为紧密地联系起来。滨水人工湿地处于水域与湿地相交的区域,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因素交互的强烈影响,是一个生态多样性较高的生态区,对水体净化和维持生态功能有积极意义。通过人工改造,从生态出发,坚持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雨水蓄渗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以及构建更为协调美观的生态景观等。通过研究具有更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更加复杂的景观格局的滨水人工湿地,可以深化对如何打造生态功能与服务空间更为广阔人工湿地这一问题的探索,为滨水区域营造人工湿地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