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以“升级绿色建筑,助推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五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持续在深圳举行!
GVL怡境国际设计集团设计总监、研究中心负责人闾邱杰作为企业代表受邀出席分论坛之一的“绿色建筑与海绵城市”专题研讨会,与多位国内外领域权威专家展开对话。闾邱杰认为,海绵城市除了实现生态功能外,必须关注美学效果。他从当前中国海绵城市试点现状切入,通过海绵城市的实践案例探析海绵城市与景观设计融合的必要性。现场座无虚席,互动频繁,探讨气氛热烈。
本次大会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深圳市人民政府、中美绿色基金、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大会集结了国内外500多位权威专家和5000多名行业精英共同参与探讨,为推动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建言建策。
怡境本着“设计未来,重构永续生态”的理念,多年在海绵城市研究建设方面不遗余力,为建设生态美好家园不懈努力。怡境自媒体从闾邱杰发言中摘录部分观点与大家分享。
GVL怡境国际设计集团设计总监、研究中心负责人闾邱杰
01. 相对传统城市开发模式,海绵城市的优势无可比拟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的雨水管理理念,采用一系列景观与工程手法使城市的排水能模拟自然对雨水的吸收、储存、蒸发,使城市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同时能够节约改造管网的费用,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具有长久的生态及社会效益,较传统的城市开发模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02. 海绵城市试点面临3大困境
目前全国30个海绵城市试点,19城今年出现内涝,究其原因主要有几点:第一,海绵城市的建设才刚刚开展,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城市发展的历史欠账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第二,目前海绵城市建设基本是以点为主,建成面积较小,并没有形成网络、规模化,无法应对全区域的极端雨水问题;第三,每个城市海绵建设的力度不同,常出现错建、漏建、少建、假建等的情况,抵御内涝的能力自然就各有不同。
03. 高品质海绵城市建设需与景观设计有机融合
海绵城市的技术基础是排水科学,是一种典型工科思维,追求快速、高效、节省的方式解决问题。于是目前海绵城市的项目往往呈现出简陋,工程化的外表。景观设计却刚刚相反,作为一种艺术思维,往往追求美观、人性化的取向。因此,高品质的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将两者有机的融合起来,优势互补,实现多重目标、效益和价值,更加容易让公众接受。
案例1
深圳光明文化艺术中心
深圳光明文化艺术中心
光明文化艺术中心项目作为光明区的重点项目,应充分体现出光明区最大的特色,即光明的田园风光,因此我们确定了以抽象的田园作为景观设计的主题,形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单元模数。将海绵的设施、网络融入到景观的模数中,并以海绵植物模仿自然界中的田园植物,充分反映主题。另外,在铺装设计上,为了满足海绵城市透水铺装率50%的需要,我们采用了石材与透水铺装混拼的创新工法,既满足海绵的需要,同时也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 海绵城市系统
∆ 中庭雨水花园
∆ 海绵设施艺术化处理
∆ 海绵城市与地形结合
案例2
广东省英德市璞驿酒店
与普通的城市酒店不同,璞驿酒店是在风景区内的轻奢酒店,整体室外的格调和风格偏向于自然与生态,显然,常规的、工程化的海绵城市设计将无法与该酒店的定位吻合,因此我们提出将海绵设施景观化的概念,将雨水花园打造成为酒店景观的一个亮点,采用自然、生态的材料如:耐候钢板、当地英石、级配砾石、水生植物等设计元素,呼应酒店本体的风格。另外,我们将场地的雨水收集储存起来,并回用作为景观水景的水源,使海绵与景观相得益彰。
∆ 海绵城市系统
∆ 雨水花坛
∆ 雨水花园末端处理
∆ 结构展示
∆ 地下蓄水池结构
∆ 水循环过滤系统
∆ 雨水回用(景观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