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境设计沙龙16期活动在怡境广州总部举行。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梅策迎从理论建构到在地实践,围绕“开放与共享——岭南乡村传统公共空间改造设计”的主题发表演讲,他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推动,实际上是要找出中国重新再向前继续发展的内需动力。对于乡村振兴,城市与乡村不应对立,他们是人类为了更好生活而聚居的不同形态,传统公共空间的设计改造应该遵循文化、活动、空间三位一体的架构逻辑。
沙龙现场座无虚席,互动活跃,乡村振兴作为近年热议的话题,引起设计师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怡境自媒体从演讲内容中摘取了部分观点,与大家分享。
境设计沙龙是以“设计未来,重构永续生态”为宗旨,创立的一个全新的景观文化交流平台,致力于从设计方法、设计趋势、设计与生态、设计的人文关怀及设计的跨界等领域,展开对话和思想碰撞,不定期、持续举办。
沙龙精彩分享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梅策迎
01
乡村振兴不是要把乡村做得多辉煌,而是要传承乡土留住文化根源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这是政府的战略部署,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这个背景下为什么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走乡村振兴之路?粤港澳大湾区的推动,实际上是要找出中国重新再向前继续发展的内需动力。乡村振兴具有另一个深层的含义,我认为乡村振兴不是说要把乡村做的多辉煌,或者把它变成与城市一样,是要传承乡土味道留住文化根源,这需要我们从不同层面去思考。
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逐渐从乡土的中国演变成城市的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和乡村不应该处于对立状态。我们不能掉进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和乡村是一样的误区,他们有不同的体系,他们的一体化应该体现在内涵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存在。
02
针对不同的乡村形态要有不同的设计策略
城中村、城边村、城郊村
乡村的三种形态类别包括城中村,城边村和城郊村。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广州目前有城中村272个,城边村有114个,城郊村889个。针对不同的形态,要有不同的设计策略。乡村公共空间的城市化面临尺度过大、功能缺失、特色缺失、活力缺失等问题。所以在做设计策略之前要理解它,分解它,你才能够知道它不同的地方,然后才知道怎么去做,才能做出更好的设计。
案例1. 城中村 ——永庆坊,匠心微改造
永庆坊
永庆坊的设计是城中村改造的一个代表性案例,是一个微改造项目,它随着习近平的考察变得炙手可热,成为网红打卡点。在这个本来房屋密集的城中村,设计团队通过特别的手法把它改造成一个更开放多元的空间,带来更多生机,活化产业。
永庆坊微改造前后剖面图对比
城中村改造需要注意三点:第一点是环境的整治;第二点要以文化引领带动社区复兴;第三点是以产业创新激发经济活力。乡村产业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乡村能不能活化,改造之后是否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这是我们在做设计规划的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
案例2. 城边村——沙浦村,打开新世界
在沙浦村的改造中,我们把空间规划按照不同层别划分,在通达性好交通枢纽人流量大的一层作为公共开放空间,承上启下采景良好相对安静的二层作为半公共、自用空间,把视野开阔私密性好的第三层改造成秘密独立的空间。
空间推导分析
在做项目改造前我们做了很多前期调研,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把一个乡村从外面到里面,要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除了场地分析,我们还需要访问当地村民,获知他们的需求。
好的设计师永远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要超越甲方的要求。而不是甲方要了1,你就做了0.8,或者做了1就OK了。就正如我们在这个乡村项目上做了一个展览,村民都觉得好像他们的村突然变的高大上。这是我们从村民的需求出发又高于村民和甲方需求做出的升华方案。
案例3. 城郊村——青田村,沟通与传承
青田村
青田模式
环境改造——传经家塾(书吧)
环境改造——16号院(青田学院)
青田村是一个集“环境改造”“社区营造”“专家指导”三者联动的实践模式。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个项目,构建乡村的多元模式。探索镇政府、基金会和高校联动的青田模式。以青田人为核心点,镇政府主导政策,基金会收集资金,高校方输出智慧的力量,三方合作推动乡村振兴。
03
文化、活动、空间三位一体
乡村改造是文化、活动、空间三位一体的,除了空间之外,还有活动和最核心的文化。从学术角度出发我们要把文化传承;从市场视角看,这是一个开放和共享的命题,与社会关系息息相关。中国每个村庄与人一样,都具有各自的特点,需要去调研,深入了解,才能够做得更好。
乡村振兴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目前各地的做法也各有不同,但其核心应该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乡村公共空间的改造只是起点和载体,加上持续的活动推广,才能把村民团结,政府引领、学术支持、社会团体推动等各方面力量集合一起,实现乡村的真正复兴。